【記者吳玉惠/臺南報導】 關心學生受教權,臺南市議會第5次定期會28日上午進行專案報告議程,針對因應少子化,臺南市取消自由入學政策及保障學生受教權進行探討。
「因應少子化臺南市取消自由入學政策及保障學生受教權之檢討」專案報告,由民政教育委員會召集人施余興望議員擔任主席,會中邀請市府教育局長鄭新輝、課程發展科科長王靖雯以及永續校園科科長簡文達列席,並由鄭局長報告,鄭局長說依序說明法令依據、現況與問題分析、決策與配套措施等內容。
多位議員認為倉促取消跨區自由入學政策影響甚鉅,尤其一般民眾無從及時取得相關資訊加以因應,影響學生受教權,同時也更不利偏遠小校發展。綜合議員意見及教育局回應,「因應少子化臺南市取消自由入學政策及保障學生受教權之檢討」專案報告做成以下結論:
1、全面取消自由入學後,針對偏鄉小校未來存廢及併校方案,請教育局提供協助、輔導。
2、臺南市政府應依照國民教育法及學校特性,滾動調整基本學區或共同學區。
3、南市府取消跨區就讀的自由入學制度影響甚鉅,一般民眾未能及時取得相關資訊及因應,請教育局提供服務窗口,並滾動式檢討修正,以應實際需求。
4、政策之重大變革應遵循程序正義及法的安定性,請教育局確實於事前召開公聽會,廣納民意,兼顧家長教育選擇權、學生受教權及學校特色發展。
5、應儘速推動併廢校自治條例及可行性評估。
6、今日專案報告,本會議員建議事項,請教育局詳加研議並自行管考回覆,作為日後改進的依據。
南市府教育局表示,教育政策隨時間遷移與環境變化而調整有其必要性,取消自由入學制度,非倉促推動,而是經過二年多的討論與意見徵詢,審慎評估的結果。教育局指出,已規劃配套措施,未來將持續滾動式修正,營造理想教育環境。
有關議員反映取消自由學區政策過於倉促,教育局表示,該項政策變革源自多次學區調整會議與學校提案,在經過二年多的討論與意見徵詢,並深入分析近十年各校新生入學數據與效益評估、邀集學校校長與家長團體代表徵詢意見後,才審慎做成的決定,並非倉促決定。
教育局指出,此外,為降低變革可能帶來的衝擊,已規劃四項配套措施,包括:現已就讀學生不受影響、已有兄姊或弟妹就讀者可免遷戶籍、可至家長工作地所在學區就學、或以居住事實證明等方式就近入學。教育局說明, 114學年度各校新生報到人數變化,係以學區人口變動為依歸,整體而言,並未受取消自由入學而影響。全市約有4%的新生家長運用上述配套措施完成入學,顯示配套制度有發揮功能,家長可依個別需求彈性選擇就讀學校。既秉持學區制「就近入學」精神,也兼顧政策的公平性與周延性。
至於規模較小的學校是否產生招生不足問題,教育局指出,由114學年度新生入學報到後的數據分析結果顯示,國小6班小校的班級數未受取消自由入學影響;中大型學校則依學區內新生多寡,班級數略有消長。
教育局強調,少子女化趨勢無法避免。南市為落實法定學區制就近入學精神、穩定各校生源、降低校際間競爭與資源浪費,讓學校能適切掌握所需教學空間與師資配置,提升教育資源的運用效益,為師生營造更好的教育環境,適時取消自由入學並回歸法定學區制確有其必要性。
教育局進一步說明,為持續優化教育資源分配、落實學區就近入學精神,在取消自由入學後,後續將滾動性檢討,讓區域內家長在就近入學的原則下享有彈性的選擇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