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蔡保/屏東報導] 國立屏東大學文化創意產業學系114級的同學將於4月24日至4月26日,於民生校區教科館一、二樓舉辦年度畢業成果展—————《浮生》。本次展覽包含創作組12組、論文組5組及企劃組4組,共21組作品,呈現學生們四年來的學習結晶。
「浮生若夢」,短暫卻美好,如同大學四年的時光,充滿了歡笑、淚水、挑戰與夢想。 《浮生》不僅象徵青春的稍縱即逝,更蘊含Fusion的意涵,在這個講求「斜槓」的時代,展現文創系學生在學習中對不同產業的融合與創新,將設計、藝術、文化與產業結合,以多元的視角打造如同美夢一般,讓人念念不忘,魂牽夢縈的展覽。本次畢展主視覺以月亮與捕夢網為核心元素,傳達逐夢的精神,並點綴星星,象徵每位學生在各自領域中閃耀發光。

畢展作品如下:
創作組
- 餓食適(郝杏庭、蕭榆蓁)
以「餓時適」為主題,結合二十四節氣中的八大重要節氣,向大眾傳播節氣與飲食的關聯,並推薦在對應節氣中最適合享用的美食佳餚。
- 糖寶圖(蔡雯安、林筱芳、簡廷軒)
糖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我們將會在雜誌內透過有趣生動的方式和大家分享關於糖的文化與橋頭糖廠的歷史。
- C手作甜點(王政霖)
分享手作甜點,設計五大主題,其中每個主題共有兩個作品,分別為經典甜點及健康減脂減糖甜點,藉由短影音的方式分享每個甜點的作法。
- 溫泉精靈歐尼醬(姚成樺、陳玉虹)
歐泥醬,泥漿溫泉誕生的神秘精靈,化身Vtuber治癒人心。結合二次元與溫泉文化,傳遞文化與溫暖,展現地方文化與虛擬主播交融的魅力
- 蒔節(張家柔、張靖苓)
從古至今,我們的食衣住行皆與農民曆息息相關,而蒔節以此作為發想,將24節氣結合組員各自的專長 — 「設計」和「花藝」,透過本次的畢業專題,製作出獨具特色的節氣花曆。
其中將介紹隨著季節變化所能搭配的花卉植物,讓大家不但能以全新的視角認識節氣,並藉此增添生活儀式感!
- 夢境探險:你的代表花磚是?(李芷蓉、顏彣蘋)
我們的理念是打造結合夢的解析、本我自我超我理論與台灣花磚文化的心理測驗,融入年輕人喜愛的流行元素,創造理論與文化結合的作品。
- 鬼才知道(劉品均、吳鈺芬)
臺灣社會中充斥著許多禁忌或鬼怪文化,但由來卻鮮為人知,他們深刻的影響我們的生活習慣。希望能藉由小動畫的形式講解,傳遞人與鬼怪共存理念。
- 緒集(王家宜、李君儀)
我們是一間專門收集情緒的客棧,希望來這裡的人們可以獲得療癒,並留下他們的故事,展開新的生活。
- 節氣大輪轉(林承灝、尤信翔)
我們透過遊戲把傳統文化的智慧帶給大家。玩家可以認識二十四節氣的由來,還能體驗農耕的樂趣。希望讓更多人感受到祖先的智慧!
- 二峰圳的時光守護(陳英姿、韓昊亘)
是一本描繪排灣族家族歷史與水圳建設的繪本。透過小朋友與長輩的故事,帶領讀者穿越時空,見證祖先如何辛勤築起水圳,滋養土地,傳承愛與努力的精神。
- 瞎咪哇勾(王歆、黃振詠)
瞎咪哇勾是一檔Podcast 節目,兩位主持人以即將畢業大學生的觀點切入,探討生活中所遇見的大小事、分享自身相關經驗,引起聽眾共鳴。
- 簡史微痕(簡宜萱)
「簡史」兩字取自我父與母的姓,當我從父母口中詢問有關家族的事情時,他們總能鉅細彌造的和我分享各種發生在我還沒出生、他們小時候的各種細節與記憶,我想把這些細小的碎片一一撿起,拼湊成一個個細小而動人故事,留下即使是小小的痕跡也沒關係。
「簡史微痕」是繪畫與文字創作的雙重結合,將祖先的經歷和情感具象化,我透過歷史查證以及結合自身的想像,賦予新的藝術生命。同時,將台灣歷史生活融入其中,讓作品不僅僅是個人的家族故事,更成為整體文化記憶的再現!
論文組
- 大甲媽祖遶境進香與白沙屯媽祖進香之比較研究(林沅芷、余偲瑋)
白沙屯媽祖北港進香與大甲媽祖遶境進香同屬中華民國無形文化資產,兩者都是徒步的進香隊伍,貌似一樣的宗教活動是否有不一樣的儀式及背景?本研究指在探討其中宗教儀式及隊伍組成之間有何異同,並將兩者進行差異比較與分析。
- 玩家體驗角色扮演遊戲節慶活動之研究(李冠威、洪坤池、陳柏諺)
隨著科技的進步,許多資訊都能藉由網絡傳播,因此本研究使用皮爾士符號學分析《原神》這款遊戲中的虛擬節慶活動的符號,以及調查玩家們的遊玩體驗來得知遊戲對於文化傳播的效益。
- 網路串流平台對於動漫作品發表與消費影響的應用(葉奕伶)
本研究在探討網路串流平台對動漫作品的曝光率、消費行為與產業價值鏈的影響,並提出改善策略,平衡商業效益與內容多樣性。
- 論如何以虛擬網路直播產業宣傳地方文化(林柏翰)
本研究探討虛擬網路直播在地方文化宣傳中的應用,分析台日差異及經驗,並提出改進建議,旨在提升台灣文化推廣,為未來提供參考方向。
- PinKoi的行銷策略分析(蔡宜修)
隨著社交網路的普及,線上購物成為了民眾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文以Pinkoi 行銷策略分析為主題,帶大家一起來看看Pinkoi是如何吸引消費者購物的吧!
▲長治鄉長致詞中感謝企劃組(李宗承、李承恩、王翊丞)同學結合社區資源完成的[長治拾光]企劃案(圖/記者蔡保泰)
企劃組
- 長治拾光(李宗承、李承恩、王翊丞)
拾起長治的舊時光
透過文獻蒐集及鄉親訪談
將長治鄉文化 產業 人文等
以電子、實體並行方式
賦予長治鄉誌出版以來
35年來新的呈現
- 唯檸不可(張家綸、吳威柔、楊子妤)
一個介紹屏東有哪些鄉鎮出產檸檬的網站,它包含了檸檬的生平介紹、與農民、農會、合作社的訪談紀錄跟週邊,你想得到的我們網站都有~
▲3.嗑粄印象(李宥萱、葉鈞如、鄒佩家)
從屏東在地店鋪的交流,深入了解客家生活中粄食文化扮演的重要角色。
創造擁有各種性格特色的粄食家族角色,
讓新世代一同看見客家傳統,一起看看誰是你的專屬粄仔!
- 行動咖啡箱(詹佳潔)
隨時隨地隨身攜帶,實現移動咖啡的夢想。不僅如此,這個行動咖啡箱還能搖身一變,成為一個富有教育意義的行動教育箱。它不僅方便攜帶,更能靈活融入課堂,成為兼具實用性與教育價值的創新工具,為多元學習的環境帶來嶄新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