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范振和∕花蓮報導
花蓮畢士大教養院今(26)日舉辦「畢士大七十週年感恩會」,董事長吳憫文教士攜手服務對象,以原住民樂舞重現70年前貝靈恩教士在山區偏鄉部落,一邊為部落族人看牙,一邊傳福音的溫馨畫面,感人的樂舞表演,頓成全場焦點。
▲畢士大教養院董事長吳憫文教士扮演70年前的牙醫師貝靈恩教士, 為部落族人看牙。(圖/范振和攝,下同)
另,離開畢士大一年多後,前董事長顧美玲教士今天現身感恩會場,拿出寶石聲稱,畢士大每個孩子都像這顆寶石,閃閃發光。不少人圍繞問安,會後,甚至引來大批排隊人潮,依序等待擁抱,宛如偶像見面會的場景,令人動容。
▲畢士大教養院前董事長顧美玲強調,畢士大的孩子都像這顆寶石,閃閃發光。
縣長徐榛蔚也偕同立法委員傅崐萁出席,衛生局長朱家祥、社會處長陳加富、縣議員韓林梅、楊華美、魏嘉賢、林則葹等多人紛紛到場致意,來自德國、美國、加拿大、泰國、中國等多國的宣教士多人也為感恩會增添不少光彩,離院的院生、職員工、善心人士、院生家長們,把會場擠得水洩不通。
▲花蓮縣長徐榛蔚(由右至左)、畢士大教養院董事長吳憫文、前董事長顧美玲、德國差會亞洲負責人Wolfgans.Winkler、美國差會董事長CONNIE牧師等人參與感恩會。
徐榛蔚致詞表示,畢士大是個充滿愛與奇蹟的地方,感謝吳憫文董事長與戴孟蓁院長近年來用心經營,讓畢士大不僅延續愛心使命,更持續推動創新服務,期勉社會各界持續支持畢士大,一同陪伴更多孩子成長、迎向未來的70年。同時,也歡迎來自各地的國際友人到花蓮,縣府會攜手畢士大,接待遠道而來的貴賓,展現花蓮溫暖、友善的城市魅力。
▲縣長徐榛蔚盛讚畢士大是個充滿愛與奇蹟的地方,感謝董事長吳憫文(左)近年來用心經營。
活動中,徐縣長特別提及,聽聞「顧媽媽」顧美玲前董事長返台參與活動,內心感到無比欣喜,當場向顧美玲溫馨邀約,希望能安排時間陪伴「顧媽媽」在花蓮走走看看,分享久別重逢的喜悅。顧美玲以35年的歲月奉獻畢士大,是院生們心中的依靠與力量,縣府與地方各界都深懷感激。
▲牧師蕭平(左)引領大家祝禱,為感恩會劃下完美句點。
德國差會亞洲負責人Wolfgans.Winkler說,畢士大就是「憐憫之家」的意思,在神的眷顧下,平安與大家同在,他會繼續向神禱告:「在上帝眼前,你要剛強壯膽!」 來自美國差會的CONNIE牧師則分享:「從孩子們的笑容中,看得出來他們在畢士大獲得了極好的照顧。」
一年前離開畢士大的前任董事長顧美玲重返熟悉園地,與昔日同工重逢,感動地說著:「就像回老家般,眼眶都不自覺地濕了。」他感恩分享,曾有一次立法委員傅崐萁問:「為什麼在這邊的孩子都這麼高興?」,當時在旁的一位身心障礙院生竟然搶答:「因為耶穌住在這裡!」這句話,讓她悸動至今,在畢士大長達35年的服事旅程中,她認為這是上帝極大的恩典與託付。現任董事長吳憫文則說,很多人從遙遠方地方趕來祝福,令她感動不已。
▲畢士大教養院董事長吳憫文(左)與院長戴孟蓁(右)感恩每一位 關心畢士大的善心人士。
回顧70年前,社會福利政策尚未健全,宣教士們成為照顧弱勢族群的先驅,當時畢士大的運作經費主要仰賴國外支援。前院長溫秀娥回憶,畢士大第一台洗衣機,就是由美國差會捐助購置,成為當時院內的重要設備。隨著時代演變,30多年前,本地愛心人士組成志工社,接棒承擔起支持畢士大的使命,透過募款與物資捐助,讓弱勢服務得以持續擴展。她強調「只要上帝還活著,我們一定有希望!」
▲畢士大教養院前院長溫秀娥聲稱,「只要上帝還活著,我們一定有希望!」
現任院長戴孟蓁提及,正因為這群志工長年無私奉獻,畢士大才能在今日提供更全面、深入的服務。他深深感謝每一位志工,強調未來也將繼續攜手同行,讓愛心與希望延續下去。
感恩會中,有員工和院生分別擊鼓、歌舞,贏得熱情掌聲,尤其是吳憫文在樂舞中,扮演70年前貝靈恩教士在山區偏鄉部落,一邊為部落族人看牙,一邊傳福音的溫馨畫面,最受青睞。
▲畢士大教養院院生快樂歌舞。
感恩會後,不少人移往畢士大咖啡屋,欣賞由院生創作的畫作,並以實際行動支持藝術創作。短短一小時內,已有20幅作品被珍藏認購。指導老師陳利亞說明,這些創作者障礙程度與類別不一,大部分是多重障礙者,從認識畫筆開始,到如今幅幅傑作吸睛,相當不易。
▲畢士大教養院董事長吳憫文(左)向德國差會亞洲負責人Wolfgans.Winkler解說院生創作。
今天不僅是畢士大歷史的重要里程碑,更是一段充滿感動與恩典的時光,長期支持畢士大的企業界人士包括,宗瑋工業董事長林健祥、達和航運董事長蔡立文、達和航運總經理謝敏雄、CR驗船中心顧問謝謂君、CR驗船中心執行長鄭志文、勱舶散貨董事陳慧哲、勞氏船舶檢驗總經理呂芳儀、大統海運船長吳崇逸,以及正協助畢士大喜樂樓改建工程的善心人士代表蔣曉舟等多人,紛紛到場祝福。
▲畢士大離院院生回娘家,與院長戴孟蓁(後左)、前董事長顧美玲(後左二)、前院長溫秀娥(後左三)等人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