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立驌/屏東報導
屏東地區近期爆發酪梨果園大規模「只開花不結果」現象,導致產量銳減,農民生計遭重創。國民黨立委蘇清泉接獲農民陳情後,於4月21日親赴果園會勘,並邀集農業專家與地方政府代表,共同研商對策。農業部亦於4月24日迅速公告,啟動農業天然災害現金救助,展現回應速度與救援行動力。
多位酪梨農反映,雖然果樹於花期如常綻放,但結果率明顯低落,部分果園甚至「整株不結果」,收成幾近掛零。據農民表示,今年平均坐果率僅約12%,遠低於往年的正常水準,使得農民收入大受影響,不少人陷入經濟困境,情緒低落。

立委蘇清泉表示,這並非個別案例,而是全區性災情,包括多個鄉鎮的農會、鄉民代表與基層農民皆有同樣陳情。為協助農民盡快脫困,他特別邀集高雄區農業改良場副場長吳志文、農糧署南區分署秘書王惠 及地方公所人員展開實地勘查,研擬應對策略。
農民同時指出,過去災損申報流程繁瑣,且受理進度延誤,導致救助難以即時到位。蘇清泉針對此點表示,已請農業部依《農業天然災害救助辦法》第六條啟動救助機制,並建議各地公所簡化流程、延長受理時間,確保農民在災後能迅速獲得實質支援。

根據農業部於4月24日正式發布的公告,確認屏東縣因1至2月低溫導致酪梨災損,納入現金救助範圍。依照規定,凡果園受損達20%以上者,可申請每公頃新台幣8萬元的補助。各鄉鎮公所將自4月25日起受理農民申請,至5月8日截止,假日亦照常辦理。
蘇清泉表示,農業部長陳駿季過去面對玉荷包荔枝授粉困難問題時,也曾迅速啟動救助程序,展現務實效率,這次對屏東酪梨災情亦展現相同積極作為,值得肯定。
蘇清泉最後強調,將持續追蹤問題後續發展,並與中央及地方農政單位密切合作,爭取更多資源與政策支持,讓農民能安心耕作、穩定收成。他呼籲農政機關持續檢討與優化災損申報機制,減少農民因行政繁瑣而延誤救助的情況,真正做到「災來有援,農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