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 / 葉倩如、陳盈璋
全球的環保意識抬頭,淨零排放成為現今各國的首要目標。歐盟從 2023年開徵碳關稅,部分的產業被要求繳交碳排放量費用,進口企業需申報,是全球企業減碳目標任務之一。台灣環境部宣示碳費預計將在2025 年正式徵收,今年 4 月 30 日是「碳盤查報告書」繳交截止日,至今,符合盤查登錄及查驗溫室氣體排放源的事業全台灣共有 550 家企業。
究竟,淨零排放碳盤查和大眾的生活健康有何直接關係?在台灣,從空間規劃、性別空間論述,更跨足到永續與碳盤查顧問的ESG女將:孫瑞穗顧問,如何積極推動並落實空間減碳,逐步實踐永續、低碳、健康發展目標。
健康居住空間是社會永續之本
孫瑞穗:力推永續健康生活的發展
「ESG永續發展,就是要讓大家在生產、分配和消費領域,都可以達成永續發展的目標,並且可以很健康地發展。健康,當然是非常重要的目標,以ESG的議題來看,健康被放在S(society),也就是社會的部門,優先處理生產現場中的員工健康議題。」長期推動永續的女力先驅孫瑞穗老師,爽朗的笑聲,展現她對永續的高度熱情。
孫瑞穗老師積極地投入永續推廣教育與ISO專業認證培訓,至今將近三年,觸及近百家的企業,並經歷大學的產學中心及經濟部智庫的磨練,以跨領域的精神,深耕永續領域。
「當台灣政府第一次宣布要跟上聯合國COP腳步與全球淨零政策時,我也一起跟進!」強調跨領域的思考與學習脈絡,孫瑞穗老師從早期接受左派與自由派經濟學的薰陶,跨足經濟學、政治學、社會學和公共政策規劃學,在短短三年時間內,通過多元跨領域能力,順利地從學界跨越到企業平台,她並於今年與科技公司合作,將陸續推【ESG學院】以及【未來論壇】為台灣建置永續公共頻道,企圖在ESG領域中發出關鍵的女力之聲。
建築:占全球碳排將近四成
空間減碳方法應向新加坡借鏡
事實上,建築與城市是聯合國人居署針對人類未來居住環境最關注的項目和領域,日益重要。人居署預估現有城市人口將近55%,但到達2050年之前,人類將會有高達七成的人口居住在城市,加以,聯合國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IPCC的科學評估,現有建築的排碳量已經佔總排碳量的將近四成,都市則將近七成,在這樣的發展脈絡下,建築與城市的減碳必然成為控制地球總排碳量及達成淨零目標的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環。不過,減碳與成本的考量有直接的關係,而建築與城市的減碳,直接影響人類的居住環境安全。
「以現有ISO和PAS系統的碳盤查方法,關於建築與城市的碳盤查方法學,可以分成溫室氣體組織性碳盤查和碳足跡盤查法。前者應用在生產組織的空間,像是工廠或倉庫,以溫室氣體組織性碳盤查 ISO14064-1來進行碳盤查。而第二種碳足跡盤查法 ISO 14067,會須從居住空間的全生命週期:原料-製程-運輸-使用-廢棄/回收等五階作分析。」孫瑞穗簡要地說明空間的碳盤查方法。
孫瑞穗進一步以美國綠建築協會(USGBC)在2025年推出的第5版LEED(Leadership in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Design)認證系統為例,目前有180多個國家接受此認證標準,不只是綠建築標準,包括工廠廠房、學校、醫院、室內設計等,將近十多種空間類型的認證。台灣的護國神山台積電的工廠,幾乎都拿到LEED的綠色工廠認證,諸多品牌公司的總部,包括遠東通訊園區總部大樓、中鼎建設總部大樓等等。
圖:LEED綠建築認證則是全球最具代表性及影響力的綠建築評估系統。
「新加坡自從開始接受LEED認證系統以來,他們的綠建築認證速度非常快,整座城市已經有 超過50% 以上的高樓建物都獲得綠建築認證了,可以說是亞洲典範。」孫瑞穗建議,空間減碳之道,可取經新加坡。
鼓勵以AI介入城市低碳永續發展
建築減碳與AI,這2組關鍵字可以說是熱門keywords,串聯一起會彈奏出什麼火花?
孫瑞穗提出觀察,建築物的減碳工作非常繁瑣而且日益重要,因而,在製程階段,置入AI科技的新設計方法,就是廣為人知的 BIM 系統。建築資訊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簡稱BIM)是建築學、工程學及土木工程的新工具,被定義成由完全和充足資訊構成以支援新產品開發管理,可由電腦應用程式直接解釋的建築或建築工程資訊模型,最近完工的AI與BIM應用設計的案例即是位於土城的中工雲宇宙AI產業園區。
以學理的基礎來說,建築資訊模型涵蓋了幾何學、空間關係、地理資訊系統、各種建築元件的性質及數量,建築資訊模型可以用來展示整個建築的產品生命周期,包括了興建過程及營運過程。提取建築內材料的資訊十分方便。建築內各個部分、各個系統都可以呈現出來。因而建築資訊模型用 數位化的建築元件表示真實世界中用來建造建築物的構件。展望未來更廣泛的應用,利用BIM設計,可預先判斷建築物蓋出
來之後的總碳排放量。
持續課程訓練淨零建築專才
出版專書促進淨零城市發展
2025年ESG女將,孫瑞穗老師馬不停蹄地投入:台大氣候變遷與永續發展國際學程 (IPCS)的專題課程與淨零建築與循環設計課程教學,與台大創新設計學院院長和IPCS專任張聖霖教授、台大永續委員會永續長謝宜桓教授一起組織淨零建築教學工作坊,貢獻幾年在企業界的經驗和視野,希望訓練未來的淨零建築專業者。此外,在今年並開始著手與綠建築先行者:陳重仁建築師共同書寫《淨零建築導論》,提供淨零建築的方法學和案例,促進淨零城市領域的理論與實踐進度。
圖:持續在企業推動內訓並出版專書,以永續女將自居的孫瑞穗老師,深信掀起新一波永續新浪。
「永續大健康與減碳的空間建築規劃將彼此共生共榮,無論是從空間減碳的方法學或是導入科技發展城市永續,都是新城市、永續新氣象的發展方向。」孫瑞穗強調。隨著科技不斷進步,減碳城市與大健康的未來發展將更多元,以永續女將自居的孫瑞穗,深信能掀起一股溫柔的永續新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