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周牧文/澎湖縣 報導】近期2026澎湖縣長選舉引發熱議,然而國民黨地方黨部的曖昧態度,讓不少泛藍支持者擔憂錯失贏回地方政權的良機,此役不僅攸關澎湖,更是國民黨2028重返中央執政的關鍵戰役。目前泛藍潛在縣長候選人當中,以葉竹林最受矚目。地方政治觀察家均認為,若國民黨能參照及依循林炳坤模式,在澎湖縣長提名時禮讓並共推葉竹林代表泛藍參選,則可望搶下2028中央重返執政的離島灘頭堡,創造雙贏。

葉竹林深厚基層實力:從立委助理、里長、縣議員到馬公市長
葉竹林長期深耕澎湖基層,從擔任立委助理、里長、縣議員一路到兩屆馬公市長,地方服務、問政政績深獲肯定,擁有廣泛而穩固的支持基礎。他出身藍營黃復興黨部,與榮民及軍系族群關係密切;退役自海軍陸戰隊,更拉近與庶民的距離。葉竹林卸任市長後未曾停歇,勤走基層,從廟會扛神轎、公益行動到社區活動,樹立親民、勤政的良好形象,堪稱泛藍陣營在澎湖基層最具動員力與支持度的人選。
他長期扎根澎湖基層,累積豐厚的政治實力,在2022縣長選舉結束後,個人及團隊仍持續扎根基層,接觸不同領域及年齡層的選民,,已成泛藍陣營2026澎湖縣長最具勝算的人選。也因此才出在各種廟宇活動,看見年輕支持者在現場高喊,希望未來能「替葉竹林抬轎」,足見其草根魅力已深植人心,人脈與實力也比2022年更為雄厚。
國民黨地方態度矛盾:不提名卻留合作餘地
然而,國民黨澎湖縣黨部日前卻公開表態,葉竹林因黨籍問題不可能代表國民黨參選,但又同時保留未來合作的可能性。此一矛盾訊息,凸顯黨內派系與地方整合困境。國民黨的模糊態度,反映出內部「又愛又怕」的掙扎心理:一方面擔心黨章規範與深藍選民觀感,另一方面又害怕失去葉竹林在澎湖的選票實力。
此外,即便葉竹林沒有國民黨籍,在2024年大選期間仍主動為國民黨的總統與立委候選人站台,展現和解誠意與藍營初心,從未有怨言。而近來藍營內部也開始出現理性的聲音,認為應放下前嫌、共赴時艱,讓最具勝選希望的人出線才是上策。
澎湖之戰關乎2028:離島前哨戰決定國民黨中央執政翻盤士氣
事實上,2026年澎湖縣長選戰,絕非單純的地方選舉,而是國民黨能否重返中央執政的重要前哨戰。現任民進黨縣長陳光復施政成效不彰,許多選前承諾跳票,澎湖選民普遍產生「民心思變」的氛圍。若國民黨能在2026年拿回澎湖縣政,不僅將強化藍軍士氣,更能成為2028年大選前的關鍵「灘頭堡」。反之,若再次因內部不整合而分裂失利,將重挫國民黨士氣,嚴重影響2028年整體布局。
川普式民意回流:敗選不退的葉竹林再起
葉竹林近年來的政治路徑,頗似美國前總統川普2020年大選落敗後,持續透過基層與社群媒體耕耘,終於在民意回流下成功再起的模式。2022年澎湖縣長選舉雖然失利,葉竹林卻未曾淡出政壇,反而更積極參與基層活動與社區經營。他善用社群媒體與鄉親保持互動,建立起「空軍+陸軍」的完整策略,在地方議題掌握及網路聲量上持續領先,更成功匯聚了泛藍支持者與中間選民。因此,葉竹林蓄積的參選能量,正推動著他一步一步往角逐縣長之路邁進。
泛藍務實整合:可依循林炳坤模式避免重演綠營漁翁得利
葉竹林的持續深耕,不僅有效維持個人聲勢,也逐漸形成地方共識:2026年澎湖縣長選舉,葉竹林確實是泛藍最具勝算的人選。現階段,國民黨若自提人選與葉竹林各走各路,只會重蹈覆轍,讓民進黨再次「坐收漁翁之利」。尤其,若民進黨改由實力更強的立委楊曜參選,國民黨更恐完全失去勝算。
國民黨若想避免悲劇重演,就必須務實整合。歷史上,前立委林炳坤遭國民黨開除黨籍後,以無黨籍身分贏得澎湖立委席次,成功為泛藍守住地方政權。國民黨中央此時應參考「林炳坤模式」,以務實策略禮讓並共推葉竹林,以無黨籍之姿代表泛藍參選,如此既不違反黨章,也能爭取最大勝選空間。
藍營必須記取教訓、團結一致,以實現重新執政的最大化目標
此刻國民黨若能趁著民心思變的浪潮,放下成見,尊重澎湖地方民意,以實際行動支持葉竹林,整合泛藍力量全力一搏,共創雙贏,方為明智之舉。不僅可有效整合泛藍力量,避免綠營漁翁得利的戲碼重演,更能真正鞏固2028年重返中央的前哨戰地位。
現在的選擇,將決定國民黨未來的榮枯。泛藍必須團結一致,以智慧與勇氣打贏這場攸關大局的關鍵戰役。讓我們拭目以待,期待理性的整合能為澎湖、為台灣政局開創新的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