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柯晨雨/高雄市 報導】蔡英文2016年當選總統,象徵台灣正式進入「女性治國」的時代,也開啟了政壇「女力崛起」的新篇章。國民黨在2018年地方大選中大獲全勝,7位女性縣市長當選,並在2022年全數成功連任,更是新當選1位南投縣長許淑華,8席女性縣市長的優異成績,不僅重塑了外界對國民黨「老藍男」的印象,也展現女性執政的強大能量。
相較之下,民進黨則顯得保守許多。直到2022年,才有周春米當選屏東縣長,讓「女力差距」成為黨內及支持者檢討的焦點。如今,2026縣市長選戰將至,女性政治人物在民進黨內部快速集結:從新北的蘇巧慧、台中的何欣純、台南的陳亭妃,到南投的蔡培慧,再到高雄的林岱樺與邱議瑩,「女將出列」已是不可逆趨勢。
其中,高雄的局勢最為引人注目。這座南台灣最大城,曾在陳菊13年任期下奠定綠營深厚執政根基,卻也曾在2018年出現政權震盪,讓國民黨的韓國瑜短暫當家。即便2020年罷韓成功、陳其邁補選回防,但市政成績未如預期精彩,讓高雄選民再次反思與女性市長的治理風格與施政成效對比。
此時,林岱樺原本被視為民進黨在地最具戰力的選項。林擁有七屆立委、五連霸紀錄,媒體聲量、社群經營與地方組織經營俱佳,更有前鳳山市長父親林三郎留下雄厚的政治資源。無論是從民調還是地方聲望來看,林都是黨內最具實力的「第一女將」。

然而,一樁突如其來的助理費爭議可能改寫這一切。若林岱樺遭起訴,依黨紀將喪失初選資格,甚至面臨停權、開除,屆時高雄選戰佈局將被迫重整,但林岱樺曾大聲喊出:「政治干預司法,司法干預初選」,若她無法透過司法洗刷冤屈,只能選擇走向獨立參選來證明自己的清白,否則只能背負一輩子的污名,即便最後司法還她公道,林岱樺的政治生涯恐怕被迫在這屆立委止步,參選市長變成唯一續命的路。因此,民進黨勢必要面對一個現實問題:要守住高雄,能承擔全局戰略壓力的人選,是誰?萬一出現「三角督」,民進黨能否順利保住高雄市長這一席?
同樣表態參選市長的邱議瑩,則以強勢問政、屏東政二代以及與新潮流系的政治結盟為基礎,加上其夫婿李永得曾任高雄市副市長、客委會主委、文化部長,深獲高層賞識及重用,讓邱議瑩加分不少,並逐步站穩高雄政壇。她轉戰高雄已數年,在市政議題與基層經營方面也展現出一定實力,高知名度及外型亮麗的邱議瑩,不可諱言,她已經成為林岱樺最主要的黨內競爭對手。

國民黨方面,則由柯志恩再次領銜征戰高雄市長選戰。她從2022選後便低調備戰,並有前民政局長曹桓榮等韓營人馬坐鎮操盤協助,試圖重燃當年「韓流」在高雄的基層火種,尤其曹桓榮擔任民政局長時走遍38個行政區,熟悉地方人脈、民間團體、宮廟系統與政治生態,對柯志恩來說如虎添翼。此外,柯志恩屢次在國政與市政議題上發聲,具有媒體聲量、辨識度也高,一度在民調中與林岱樺互有領先,萬一高雄市長選戰出現「三角督」,柯志恩絕對有機會成為國民黨第一位女性高雄市長。
如今,三位女性──林岱樺、邱議瑩、柯志恩──成為高雄市長選戰最可能的競爭態勢,會是兩大黨對決抑或是三強鼎立的世紀之戰,讓2026高雄選戰成為一場極具代表性的「女力決戰」,我們都拭目以待。
這已經不只是市長寶座的競爭,更是民進黨能否在2024後持續展現世代與性別轉型決心的試煉。如果林岱樺最終因案無法代表民進黨參選,轉而獨立參選不無可能,那民進黨在高雄不僅失去一位最強母雞,更可能面臨票源分裂的危機,這將讓國民黨看到突圍的缺口,柯志恩極有機會「漁翁得利」贏得市長大位。
2026選戰,對民進黨來說,不容有失,更需大智慧來化解提名危機,不能只是單純的派系利益考量;對國民黨來說,唯有持續做好準備,勤走基層展現柯志恩的親和力,進一步整合黨內勢力,強化網路社群與新聞空戰,伺機突圍,再期待民進黨出現分裂態勢,會比較務實。
高雄的這場女力對決,絕不只是地方選舉的常規戰,而是政黨再定位與權力再分配的交匯點,兩大黨都需謀定而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