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樊德惠/綜合外電
德國的國防政策有了重大的轉向,將向立陶宛部署一支5,000人的裝甲旅,由第45裝甲旅將分階段完成部署,首批20名士兵已於去年2024年4月8日抵達立陶宛,並於去年底增至150人,預計將在2027年前全面形成戰鬥力。
據外電報導,最後駐軍包括4,800名士兵和200名文職人員,將駐紮在維爾紐斯以南約30公里,靠近白俄羅斯邊境的魯德寧凱軍事基地。2024年8月德國國防部就啟動了興建立陶宛境內的永久性德國軍事基地,包含演習區、營房和家屬住宅及配套學校等設施,預計將在2027年完工,這也是德國在二次世界大戰戰後首次在海外建立永久軍事基地。
德國國防部長皮斯托瑞斯將此次軍隊部署與冷戰時期美軍駐守西德的模式一樣,強調其「防禦性威懾」的功能。為何會有這樣的決定,主要原因在於美國撤軍計畫,從德國撤出3.5萬名士兵並轉移至匈牙利,川普政府並施壓北約成員國提高國防開支至GDP的5%,德國政府因此透過主動駐軍,強化對北約的貢獻,同時也降低對美國的依賴。
雖然歐盟2025年批准8,000億歐元「重新武裝歐洲」的計劃,允許成員國突破赤字上限擴大軍事投入,但德國軍工產能不足的問題,可能會影響到裝備的交付,目前砲彈年產量僅55萬枚,還難以支撐大規模駐軍的需求,同時立陶宛德國基地建設還需克服基礎建設落後與士兵家屬安置等問題。
即便對於德國這項軍事動作,立陶宛國防部長稱此舉為北約東翼防禦的關鍵支柱,但俄羅斯克里姆林宮發言人佩斯科夫則指責德國駐軍是製造危險的溫床,俄羅斯也將採取特別措施來加以應對,而俄國媒體也將這次德國的軍事部署視為和當年德國納粹1935年擴軍相同,但這樣的描述也引來了德國外交部的抗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