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吳玉惠/台南報導】 臺南有豐厚的文化底蘊,人文薈萃,為深入介紹多元臺南,觀旅局特別與作家張耘書及鄭佩雯老師合作,規劃「臺南奇人帶路」系列報導,透過職人的生命故事傳達臺南人的生活精神與態度,讓民眾一窺臺南生活文化之美,也從他們眼中看見值得探訪的在地角落,提供不同角度的創意遊程。

臺南市長黃偉哲表示,糊紙工藝傳入臺灣甚早,與臺南人的生活緊密連結,逢歲時年節、民間祭祀以及從出生到喪儀等生命重要時刻都用得到糊紙。尤其臺南地區王醮盛行,運用於宗教神像、祈福送瘟的醮紙與王船等更有千萬風貌,也令糊紙有展演的舞臺。糊紙藝師吳文進不僅保留傳統糊紙,同時雙軌並進的轉化讓糊紙朝向生活化藝術。

觀光旅遊局長林國華表示,吳文進國中畢業後拜舅舅金登富道長為師,前後學習長達11年,盡得真傳,無論道法或糊紙技巧都通透精湛,承襲金登富的技法精髓,吳文進擅長糊製紙厝與神騎,他糊的紙厝不但用色鮮豔,強調主次分明,且外觀對稱,結構布局十分完整,廳、室、堂、廊空間樣樣俱全,整體流暢有序。此外,屋脊、雙簷、山牆等細節處再融合剪刀花與摺花,一間紙厝盡展多樣技法,因為擬真精緻而遠近馳名,全盛時期一年曾糊製多達百餘間。紙厝之外,吳文進還擅長糊製醮壇上的神騎,以竹與鐵絲綁出骨架後再糊紙,經多次塑形直到完胚後再彩繪上色,繁瑣工序下的成品堅而不摧,莊嚴威儀。吳文進的神騎,用色淡雅,動作逼真,注重比例協調,打造出人物與騎獸的合而為一,精實、清雅、傳神地展現工藝特色。

吳文進同時也是受籙道長,精通道教科儀,經常主持建醮、開光、普度,每年南鯤鯓代天府平安鹽祭皆由他主行科儀,也負責糊製臺南東門城迎春禮的春牛並擔任司禮官,他將自身道法學養結合糊紙,強調藝與道的相輔相成,因此無論作品或為人,絲毫不帶匠氣反而展現深度內涵。

有感於多數糊紙最終都會焚燒歸化無形,也眼見傳統糊紙在時代巨輪下逐漸式微,近年,吳文進更力求轉變,藉由創作,賦予糊紙藝術性。他以傳統工法將春牛、神騎、鯉魚公與劍獅等縮小成展示觀賞的藝術品,也運用剪刀花將紙厝上的元素變化出美麗的擺飾,更翻轉創意把立體的虎爺透過剪紙與彩繪,改製成可操作、遊戲式的紙偶,讓傳統糊紙成為老少咸宜的藝術童玩。

身為無形文化資產─糊紙技術保存者,2019年起吳文進透過推廣教育開啟另一條傳藝之路,陸續與臺南市政府、社區大學以及鎮北學堂合作,開設糊紙課程,期盼傳統紙藝精神能融入現代人文生活並永續傳承。

觀旅局自3月起連載「臺南奇人帶路」系列報導,介紹臺南職人的生命故事,也邀請民眾來體驗臺南的獨特風采。觀光旅遊局補充「2025螢光花泉季」將於3月29日至4月20日盛大舉行,結合梅嶺賞螢、龜丹溫泉與繽紛花季,邀請全國民眾前來楠西區,享受結合自然與文化的春日旅行。更多最新的臺南觀光景點與活動,請持續關注「台南旅遊網」及「台南旅遊粉絲專頁」查詢。